我校举办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字号:[ ]

10月22至24日,由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新余市人民政府、新余学院联合主办的“数智赋能产教融合 共促地方大学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新余学院顺利举办。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3日上午在我校图书馆学术讲堂成功举办。来自政府部门、高校、行业协会及企业、新余学院在家的校党政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共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地方大学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论坛由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宏阳分段主持,六位专家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围绕“数智赋能产教融合”作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在线作《工业母机创新设计: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报告。他围绕工业母机创新设计的核心痛点,从“高精度结构优化技术、智能化设计平台搭建、多学科协同仿真方法”三大关键技术展开,结合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领域应用案例,详解工业母机如何突破“卡脖子”难题。他指出,地方高校需紧盯区域制造业需求,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中融入工业母机相关课程模块,培养既懂设计原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服委执行副主任委员雷朝滋以《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市场阅卷”机制。他建议地方高校瞄准区域产业“卡脖子”难题,从“学术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与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服委副主任委员李志民作《数智赋能产教融合,共促地方大学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直指地方高校“专业与产业脱节、成果转化难”痛点,他提出“用大数据建‘科研成果—企业需求’对接平台,优化专业课程,开发虚拟实训资源,通过校城合作让创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作《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战略选择》主题报告。报告梳理了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与内部发展瓶颈,明确指出了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报告提出,地方高校需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特点,坚守“应用型”根本定位,摒弃盲目追求学科门类齐全的发展模式,转而聚焦区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专业集群,推动高校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校地协同共进。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原党委副书记陈新结合工信领域人才培养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主题报告。报告围绕抓产业必须抓人才的理念,指出当前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痛点,提出地方高校可联合行业协会、人才服务机构,制定岗位能力标准,把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同时依托校企双导师机制与人才大数据资源,实现人才服务与产教融合深度衔接。

新余学院副校长陈裕先以《扎根产业育人才:新余学院的探索实践与未来布局》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分享了新余学院紧扣新余产业定位,与当地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发校企特色课程、联合企业技术攻关等措施合作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形成“校地共生、校企共赢”的发展模式的经验。

本次论坛既兼具前沿理论深度,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落地路径。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有效借鉴,将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创新动能与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