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何 琪报道:10月18日,新余学院和新余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新余学院服务新余经济社会发展30条措施,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0条措施涉及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生教育、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科技研发与服务、开放实验室和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文化服务等项目,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主要内容包括:
培养培训各类高素质人才。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和各种业务培训、资质培训,逐步提高毕业生留余就业创业比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包括八条措施,即:建设特色专业群对接全市优势产业;开展研究生教育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创设新工科产业培养新经济所需人才;组织开展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见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认证工作;开展中小学(幼儿园)高职及中技教师培训;开展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培训;开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组织开展科技研发与服务。在现有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及科研团队基础上,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加大校企联合力度,成立多个“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多功能科技平台,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积极开展技术咨询与科技支撑服务,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十一条措施,即:面向新能源产业开展科技研发与服务;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开展科技研发与服务;面向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开展科技研发与服务;面向建筑产业开展科技研发与服务;面向旅游产业开展文化设计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机械加工服务;面向外贸经济和外事活动开展外语服务;围绕重点产业引进储备高层次人才;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组织“博士服务团”开展结对服务活动;利用校友资源服务新余发展。
开放共享办学条件资源。加大校园开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放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性城市服务。具体包括四条措施,即:逐步向全市开放实验室、图书馆;共享教育省域网骨干节点资源;共建共享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后勤农产品“直接采购”计划。
引领推动地方社会文化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综合性、人才集中、知识密集的特点,发挥知识辐射效应,加强地方文化研究,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积极推动全市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七条措施,即: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利用高校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地方文化研究力度;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党的理论宣讲活动;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
新闻链接: http://jxxy.jxnews.com.cn/system/2018/10/18/0171730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