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夏布绣
美丽的仙女湖畔孕育着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夏布,在夏布上刺绣,简称“夏布绣”。这是在江西新余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绣种,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余学院在2014年成立夏布艺术工作室。为传承新余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了一门《刺绣》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新余的夏布刺绣,民间的艺术刺绣、绣稿设计、刺绣作品的鉴赏等内容。刺绣课程展示的是民间艺术劳动技能的传承,它体现劳动技能的在刺绣上展现的艺术魅力。夏布绣仿古艺术风格的刺绣特点,通过乱针绣、虚实绣、平针绣,等针法来表现。
夏布绣选材独具地方特色,夏布绣的作品创作其绣地是选择新余地方纺织的夏布为刺绣原料来制作,此原料绣出的作品独具仿古、朴素的刺绣风格,是区别于其它绣种艳丽夺目的效果。夏布绣作品题材丰富,有仿古水墨题材、红色主题题材、油画题材等,多年来一直得到刺绣爱好者的喜爱。
本次活动展示的作品主要有《红船》、《半条被子》、《墨荷》。这两幅作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红船》作品题材创作灵感来自党的第一次会议地点嘉兴南湖,2021年7月为纪念建党100周年工作室刺绣作品入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红星闪耀中国”全国红色主题作品展。
《半条被子》创作来自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墨荷》四条屏此作品带有仿古色彩,是夏布绣的风景绣画,四幅作品为一套系,展现出夏布绣的古朴艺术风格。
刺绣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夏布绣也随之流传到今天,她布不像苏绣那样艳丽夺目,却有着宁静而优雅的朴素气质,就如新余人的勤劳和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