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党委始终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一二三四五”工作举措及做好“结合文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抓在准处、学在深处、走在实处。
紧扣一个总要求,强化顶层设计

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体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成立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制定《实施方案》以及党史学习教育重点任务推进表,广泛动员部署,凝聚思想共识。
用好两个基地,丰富教育载体

充分运用红色教育基地和实践教育基地两个基地,推动党史学习与红色走读、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一是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新余市周边仰天岗革命烈士纪念碑、罗坊会议纪念馆、赣西抗战博物馆等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等实践教育活动4次。二是用好实践教育基地,把学习党史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3月至6月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次,参与师生100余人次。
组建三支队伍,做好专题宣讲
组建党员、青年讲师以及大学生三支宣讲队伍,深入师生广泛开展党史主题宣讲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组建以学校联系领导、学院领导班子、教师党员为主体的党员宣讲队伍,面向师生开展7次专题宣讲;组建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青年讲师队伍,走进所联系班级团支部,开展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等党史主题宣讲活动;组建以各班级团支书、获得2020年度五四表彰的先进个人为主体的大学生宣讲队伍,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专题宣讲10余场。
围绕四个专题,创新活动形式

紧紧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四个专题,发挥组织优势,线上线下结合学,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起来。学院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领学深学,发挥“头雁”作用;学生党支部、各班级团支部以支部大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为主要形式,分别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安排培训课程内容,组织好入党积极分子专题培训;组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讲述红色故事”“跨越时空的回信”以及“弘扬伟大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周末文化广场、红色走读等特色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讲述家乡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每周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办好五件实事,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倾听师生呼声,了解师生诉求,全面梳理师生关心的问题,拟定办实事项目清单,逐项建立台账,明确近期重点办好五件实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邀请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开展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我院和文学与传媒学院共计女生200余人参加;发挥教工党员专业特长,深入福海颐养院开展义诊、测量血压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健达康”工作室为有需要的师生建立健康台账,积极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组建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小队,协助新余市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以及校内外的相关宣传活动;联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校学生就业与事务处,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讲座,每期50人,已开展六期。
做好结合文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见实效。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在学中思、思中干、干中悟,积极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的“结合文章”。一是与党建品牌建设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院的“红医精神,医路传承”党建品牌建设中,将践行“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医精神融入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专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学院“红医精神”文化建设,提升红色品位,强化德育教育,传承医者仁心。二是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积极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作用,强化使命担当。以党支部建设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1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中党员同志承担了6门;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积极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教学比赛。通过选拔课程思政建设标兵和强化思想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总结思政教学经验,从而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三是与专业综合评价、政治巡察等专项工作相结合,理清工作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务实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