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形式掀起学史热潮,奏响党史学习教育主旋律

  • 作者:
  • 摄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先学、领学、精学、研学,以丰富的形式、实际的行动发挥了党史学习教育排头兵作用,奏响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旋律。

理论中心组成员开展系列学习会,带头学认真悟

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指定学习材料,做到自学环节有记录、有安排,实现深学、实学和学懂弄通。通过党政班子、党支部书记等带头上党课,组织专题学习、主题报告、研讨交流等多样形式,集中和分散并行,线上和线下交融,全面化、系统化地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活动。围绕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等内容展开,围绕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从五个坐标回望党史汲取力量,强调党员同志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史学习上。57日,学院党总支书记带领党员到罗坊会议纪念馆进行集中宣誓,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同时,坚决做到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真正为全校师生解难事、办实事。

思政课教师创新融入形式,内容真形式新

通过周二政治理论学习、周五下午的思政大讲堂、集体备课、自学原著等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一是集体备课扎实推进。学院围绕“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展开集体备课,依托思政课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讲清楚“两个必然”,进一步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即:“中国共产党人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演进,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教育,即:“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两个选择”,具体专题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党史专题教育,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二是利用“思政周末理论大讲堂”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学院以“思政周末理论大讲堂”为契机,通过观看示范课、教学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党史讲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按照思政课教师“六方面素养”、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要求,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加快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继续打造思政“金课”,持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三是利用初心论坛,学好红色故事。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初心论坛”党建品牌的引领作用,在罗坊会议纪念馆学习了著名的“兴国调查会”故事,了解了党和红军在罗坊会议、兴国调查中所展现出来的革命的首创精神、巨大的理论勇气、求实的工作作风、深厚的人民情怀。

开展多样性活动,教育深效果好

一是打造沉浸式思政智慧课堂,让红色教育“活起来”。学院着力探索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思政课+红色教育”,全方位构建VR思政育人平台,以创新的方式让思政课的内容和方法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二是组织“一线课堂”,让实践成为学习成长的最好教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抓好“一线课堂”的基本功。20213月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实干践行初心,让师生真正“动”起来、“深”下去,把时间精力沉在一线,先后赴新余市人和乡养老院、罗坊镇彭家州村、大港亭村、水西镇廖家村、新溪乡拣坊村开展实地调研,不耍花拳绣腿,做好听“刺耳音”、吃“闭门羹”的准备,看最真实的状态,听最真切的心声。三是朗诵红色家书,发扬好、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学院指导的社团在2021424日开展了“诵读红色家书,牢记初心使命”的活动。该活动有利于朗诵者和广大观众对红色家书内容的深入了解,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党史知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