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6日、19日,新余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大会成功召开,这是在全校上下按照第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聚力打好七大攻坚战、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会研究部署了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重点任务,正式启动了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会后,各学院、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谋划贯彻落实举措。一些学院或部门的贯彻落实举措既具体又扎实,值得各学院、各部门学习借鉴。
为推动全校上下持续关注、全力投入学校人才培养、应用转型、审核评估等工作,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浓厚氛围,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久久为功抓落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奋力书写新余学院教育教学新篇章,根据学校党委要求,新闻中心特推出“贯彻教育教学大会精神”专题,刊登各学院、各部门好的做法和成效。
文学与传媒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大会精神,顺应地方发展大局,紧扣学校发展战略,围绕“应用型”“新文科”两个关键词,扎实谋划专业改造升级,切实加强课程与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校地深度合作,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努力提升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扎实谋划专业改造升级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根据学校应用转型建设规划,为推动文科专业数字化改造和走应用型发展道路,经过认真分析与思考,着力从专业调整、新增专业、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等形式推动专业应用转型。
在重点做好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认证工作的同时,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类招生,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市场应用方面人才的培养,打破师范生单一培养的瓶颈。
根据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数字人文专业申报工作,数字人文专业是2022年教育部新增设的专业,是新文科专业,也是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市场前景非常好,契合市场需求,目前江西省只有一所高校刚刚申报成功。
强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培养,推动年轻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开展学术交流研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应型课程设置,不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主动调整2024年各专业新生招生比例,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招生减少一个班规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生增加一个班规模,同时该专业文理招生比例调整5:5,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今年招生前景不是很好,新生招生规模控制在40人,并主要面向省外招生,拓宽招生渠道,积极争取生源。
切实加强课程与团队建设
抓好课程建设。以校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为契机,推广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争取校级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立项。鼓励老师积极建设校级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通过立项开题、中期推进、终期验收等环节,形成省级精品课程的培育建设梯队,力争省级课程立1-2项。
抓好教材建设,做好教材建设培育项目。抓好教改课题申报,力争立1-2项。
抓好团队建设。学院现有“沐浴经典”、“新闻业务”课程团队,充分发挥既有课程团队的榜样作用,定期举办课程团队教学改革经验分享会、成果展示会、教学方法研讨会等,以“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创新大赛”、“学科竞赛”等形式积极促进教学科研团队的组建。
积极推进校地深度合作
加强地方文化研究。着力在天工文化、七夕文化等地方文化上下功夫,筹建“《天工开物》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目前已组建天工文化研究团队和七夕文化编撰小组。
推动成立“地方文化服务团”。重点服务市文旅产业、会展经济等产业行业,已与分宜县文广新旅局、市文广新旅局等单位多次对接,正就有关项目开展洽谈。
加强与科技、教育系统联系。着力推进科普传播和“悦音声美”工程公益活动,目前与市科技局合作承办的全市科普讲解大赛已完成,“悦音声美”工程面向分宜五家小学已开展四期进校园活动,承办了分宜县世界读书日有关活动,受到较好的社会反响,目前正就下一步工作加紧谋划与推动。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