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数智赋能产教融合 共促地方大学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新余学院举办。作为一场全国性的产教融合学术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与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指导,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新余市人民政府、新余学院联合主办。大会以“数智赋能产教融合 共促地方大学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汇聚“政、校、企、协”四方智慧,聚焦痛点、共享经验、探索路径,共同为地方大学与产业的共生共荣建言献策,让产教融合从“物理相加”迈向“化学相融”。
大会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高校校(院)长、企业高管等业界精英,与相关政府部门、高校、行业协会及企业的2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数智时代产教融合核心议题,共探地方大学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江西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雷杰华,新余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贺利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新余学院党委书记伍复康主持开幕式,在家的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张大良在致辞中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研讨会召开、新余学院建校四十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推动数智赋能、产教融合,是江西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实现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并进的战略性选择。针对地方大学建设中存在的专业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校企合作浅层化等问题,为推动数智高效赋能,产教深度融合,他提出四点建议:一要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和产业提质增效;二要坚守大学类型定位,构建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三要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共建教科产融合发展共同体;四要增强服务产业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贡献度。最后他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地方大学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期望与会者共同探索数智赋能产教融合新路径、新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雷杰华在致辞中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对研讨会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产教深度融合是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纽带,是打通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通道的核心枢纽。本次研讨会主题精准契合江西产业转型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江西省教育系统将立足江西区域经济特色,在推动形成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新路径的探索中主动作为,从强化政策引领、完善协同机制,深化协同育人、推动模式创新,聚焦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三方面持续深化工作。

贺利华在致辞中代表新余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新余市在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效,对新余学院用高校智慧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为新余产教融合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他指出,数智技术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数智赋能产教融合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新余市委市政府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保障,期待各高校与地方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展务实协作,让数智赋能产教融合的成果更好惠及企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伍复康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各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成果。他表示,学校始终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初心,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开展办学实践。本次研讨会为校地校企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携手各方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产教融合从规划走向实践,为区域发展贡献高校动能。

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合影,定格这一凝聚共识、开启合作新篇的珍贵瞬间,学术研讨会随之拉开序幕。
本次学术论坛研讨会设置“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高校服务企业智改数转主题论坛”“应用转型、产教融合主题论坛”“江西省人工智能青年博士主题论坛”四大主题论坛以及“科技赋能产业”科技服务专家与企业代表座谈会和学科建设痛点破解与科技资源链接闭门座谈会。邀请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聚焦数智赋能产教融合的细分领域,开展深度研讨与经验交流,形成多维度实践共识。

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由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宏阳分段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受邀作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服委执行副主任委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服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原党委副书记陈新,新余学院副校长陈裕先,分别围绕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主题报告。

当日下午,高校服务企业智改数转主题论坛在学校图书馆思源厅举行。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彦国,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刘江,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东华理工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汪志成等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与江西本地制造企业代表就如何将高校学科优势深度融入产业实践进行了交流。专家们分享了以技术团队驻企帮扶、共建联合技术中心等模式服务本地企业的成功案例,探讨了产学研合作落地见效的具体路径。论坛由王兴伟、刘江分段主持。

应用转型、产教融合主题论坛在新余学院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许建领、常州大学校长陈海群、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吕万翔、台州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周良奎,分别围绕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定位校准、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等议题,分享了“产业学院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典型案例,针对“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合作可持续性弱”等痛点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论坛由马宏伟、陈海群分段主持。

江西省人工智能青年博士主题论坛在新余学院图书馆学术讲堂举行,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方玉明,深圳理工大学教授李金艳,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樊威,贵州大学教授李晖,锐捷AI+教育研究院产品总监关天,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院长刘且根,分别聚焦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分享了青年学者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前沿突破,为产业数智化转型注入了青年新动能。论坛由江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江爱文、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方玉明分段主持。

“科技赋能产业”科技服务专家与企业代表座谈会同步在新余学院天工论坛举行,50余名高校专家、企业负责人及政府代表齐聚一堂。会上,专家们分享了科技前沿趋势与转化案例,企业代表则逐一提出技术需求与生产难题,专家团队现场答疑并初步拟定合作思路。圆桌讨论环节,各方围绕产学研协同等主题深入研讨,精准锁定合作切入点。为巩固会议成果,市科技局及园区领导现场梳理共识,并提出通过建立需求清单、举办专项对接会等方式,致力于构建校地企长效合作机制。


当日晚上,学科建设痛点破解与科技资源链接闭门座谈会在新余学院天工论坛召开,校内外专家及新余学院教师代表参会。学校电子信息学科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围绕学位点建设、教学成果奖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与难点进行汇报交流。与会专家逐一答疑解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屈凌波理事长进行总结点评,为学校后续学科建设提质、科研成果落地及教学成果培育升级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引,有力推动了会议成果的落地转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本次研讨会的圆满举办,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积极响应。新余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深化与各方的战略合作,推动研讨成果转化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行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高校力量,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