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7日,学校在图书馆学术讲堂举办2025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暨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集中研讨谋划“十五五”时期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校党委书记伍复康主持开班式并作总结讲话,校党政班子成员、全校中层干部参加学习,正高职称教师、博士以及教学科研相关岗位教师代表参加有关专题的学习。研讨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兄弟高校领导、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作专题辅导,邀请市委领导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形势政策报告。
伍复康指出,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强国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自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能力、锤炼本领,不断优化作风、挺膺担当。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校深度转型和提升办学层次的重大使命,总结“十四五”,面向“十五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加强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各方面工作的深度谋划。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牢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伍复康对新学期工作进行部署。他强调,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全校上下要围绕迎接建校40周年工作主线,大力传承弘扬新余学院精神和文化传统。要聚焦接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重点任务,不断推动学校应用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要高标准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切实推动全面服务地方工作目标落实。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动学校党建思政、省委巡视整改、安全稳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新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余高铁新区党工委书记邹家洪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全校干部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他从“为什么要建高铁新区、建成什么样的高铁新区、如何建设高铁新区、携手书写新余产教融合新篇章”四个方面,深入全面阐述了新余高铁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规划、产业布局以及主要举措,详细介绍了高铁新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为大家深刻理解地方发展战略打开了全新视角,更为校地协同创新注入了强劲思想动能。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作题为《教育强国建设的要义与思路——兼谈地方大学的改革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他从教育强国建设的要义、综合改革的思路、地方大学的改革发展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将宏大的国家战略与地方高校办学精准对接,用“成长幅度”的鲜活故事、“向外发力”的典型案例,把抽象指标变成了可感、可比、可学的改革路线图;以“地方性”的核心视角,破解地方高校“层次焦虑”,给出了可操作、可复制的涵盖资源配置、学科布局、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系统方案。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校长刘祖文作题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辅导报告。他围绕三大核心内容,系统梳理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为学校厘清发展脉络;以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为例,从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人事改革、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五个维度,深入解读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路径;结合我校实际,就申硕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六条建议。
铜仁学院原校长侯长林作题为《以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报告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命题,从提升办学水平、制定发展规划、精准选择定位、凝练核心理念、坚守大学根本、争取硕士授权、加强院校研究等七个维度展开了系统深入阐述。他结合铜仁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申硕实践,分享学科建设和硕士点申报的“体系化推进”经验,围绕教师队伍、科研项目、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特色凝练、管理机制等方面,为我校学科建设和申硕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和宝贵的经验借鉴。
浙江万里学院原校长应敏作题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若干命题——地方高校如何向应用型转型》的专题辅导报告。应敏教授从“为什么转型”“转型是什么”“如何转型”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核心命题。他结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轨迹与中国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了应用型教育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浙江万里学院、新余学院办学实际,深入分析“七大工程”“产教城互融”等转型实践路径,提出了“定根、定性、定策、定向、定格、定计”的办学定位方法论,为地方高校破解同质化竞争、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清晰思路。
江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项国雄教授作题为《AI时代高校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题辅导报告。他以丰富的案例深刻阐述了AI时代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详实的省外高校案例,生动阐释了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实践与改革路径;并从学科专业优化到课程体系重构,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到书院制改革,高校如何通过跨学科融合,构建适应AI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新生态,一一进行了解读,对我校人才培养提出"七个一体"的宝贵建议。
省科技事务中心主任李福瑞作题为《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推动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报告紧扣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深刻分析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并结合我省实际,阐述了科技创新成效和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实施路径。同时,针对我省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围绕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过程监督与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为我校提升项目质量与管理效能提供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周书民作题为《以质量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专题辅导报告。报告精准对接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要求,用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深刻的思考,从质量导向的核心内涵、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教学改革的关键突破等方面,系统阐释了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方向,并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分析当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明确下一步工作发力点,为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清晰指引。
研讨学习期间,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围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交流发言,谈体会,谋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讨班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通过这次全校性的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启发了思考,提高了认识和站位,拓宽了视野和格局,增强了认同和共识,坚定了信心和决心。大家对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理论和思想的碰撞中提升了认同感,强化了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提升了思考力,激发了创新活力,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